『肥冬瘦年』,无论如何都要把今日过得体体面面!
今日冬至。
俗话说,冬至大如年。
可是,冬至如何能与新年相比?这位被簇拥者名叫袁世凯,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。
▲ 1914年冬至,袁世凯(左二)参加祭天大典的情景。
进入天坛后,袁世凯换上了复古的皇帝冕冠衮服,领着文武百官登上圜丘。待牺牲贡品陆续献上后,古乐奏起,舞蹈队闻之响应。司祀官高声念颂着古僻拗口的祝文:“时维冬至,六气滋生,式遵彝(yí)典,慎修礼物。敬以玉帛牺齐,粢盛庶品,备兹禋(yīn)燎,祗(zhī)荐洁诚。尚飨(xiǎng)。”
随着最后一个“飨”字震彻长霄,袁世凯举酒敬天,恭恭敬敬地朝祭坛上书有“昊天上帝”的牌位磕四个头,底下黑压压的百官随之伏地。民国时期唯一的一次,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祭天大典,在摇曳的火焰中落下了帷幕。
冬至的头等大事
祭天大典一年之后,袁世凯就坐上了龙椅。因此,这次冬至祭天被普遍视为其称帝前的预热。当时,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就直言不讳地说:“1915年是洪宪元年,为给称帝做准备,袁世凯在北京天坛按照皇家礼节敬献了牺牲。”
天子在冬至日祭天的节俗由来已久。《周礼·春官》云:
冬日至,于地上之圜丘奏之,若乐六变,则天神皆降,可得而礼矣。
大意是,大司乐于冬至当天在地上的圜丘上奏乐六次,天神便会通通下凡,于是可以礼神。所谓圜丘,就是圆形的土丘,因为古人相信“天圆地方”,既然是祭天,那么在地点的选择上肯定要与天对应。同时,又由于“天为乾(阳),地为坤(阴)”,南方向阳,因此祭天在都城南郊。
如此神圣的典礼,为何必须在寒冷的冬至日举行?
民间贺冬
冬至才是真正的新年
▲ 冬至吃饺子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民俗。
冬至的节俗,也和过年没太大区别。冬至前夕要守冬,就像过年要守岁一样,宋代小说《醉翁谈录》中就有一句民谚:“守冬爷长命,守岁娘长命。”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了近代。
晚清名臣林则徐是福州人,进京做官后还保留着家乡的风俗,在冬至前一晚要与家人围在一起“搓丸”。“丸”又称“冬节圆”,外形类似于汤圆,区别是汤圆有馅,而“冬节圆”无馅。
林则徐在日记中写道,一家人搓丸其乐融融。除了搓成圆球外,还挑战蝙蝠、梅花鹿、寿桃等复杂形状,一边搓一边哼着歌:“搓丸其搓搓,年年节节高。大人增福多,妮囝岁数多。”
民国时期成书的《中华全国风俗志》中也提到,杭州“冬至前一日,合境人家,都购包头鱼几尾,全家大小分食。唯鱼之头尾必留下勿食,用碗盛妥放米桶中”,取年年有余之意。
圣诞节下的“绞杀”
如今,很多人虽然都听过“冬至大如年”这句老话,但到了冬至当天,却无非是北方人吃一顿饺子,南方人吃一碗汤圆,再无其他的节俗。曾经神圣且热闹的冬至,是如何走下神坛的呢?
《左传》云: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”古代帝王通过冬至祭天,不断向臣民宣示王权的正统性,冬至因而是一个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节日。而辛亥革命后,君主专制被推翻,隆重的祭天大典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。冬至节的存在,彻底失去了政治基础。
与此同时,一个顶着“外国冬至”名头的洋节,悄然走进千家万户,与“中国冬至”渐成分庭抗礼之势。
这个所谓的“外国冬至”,就是圣诞节。鸦片战争后,圣诞节作为西方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登陆中国。但刚向世界敞开大门的中国人,对洋人节俗的深层内涵还不甚了解,只能以自己的传统节日和目所能及的表象观察为基础,来比附圣诞节,这就形成了“外国冬至”的俗称。
如果仔细一对比,“中国冬至”和“外国冬至”还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首先,这两个节日的日期就离得特别近,中国冬至一般在阳历12月21-23日,圣诞节则在12月25日,两者相差不过二、三天。其次,两个节日的习俗和“仪式感”也有神似之处。中国冬至日,民间祭祖、官方祭天,在冬至前夕还要全家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团圆饭;西人则在圣诞节去教堂做弥撒,敬神祈愿,在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也会全家共进大餐,尤以美国吃火鸡最为人熟知。
▲ 九九消寒农历图。
然而,也正是因为日期、节俗如此相似,中国冬至逐渐被“外国冬至”吞并。民国时,上海《申报》的一些广告,就直接把“冬至礼品”“冬至送礼”这样的文字,和圣诞老人的形象进行了捆绑,借助时髦的圣诞老人,来推销本国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冬至礼物。冬至,怎能不“名存实亡”?
传统节日,就像所有的文化遗产一样,既是时代的产物,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经受着冲刷和侵蚀。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听到老人说起“冬至大如年”这句话时,你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古老节日曾经拥有过的荣光?
▲ 点击上图可购买
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
CHINESE HERITAGE
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
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▼
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| 玲琅格
CHINESE HERITAGE
想收藏《中华遗产》往期的典藏过刊吗?
点击下图▼
进入官方店铺「玲琅格」
还有更多精美图书、文创等你发现!
CHINESE HERITAGE
往期推荐
2022-12-17
2022-12-19
2022-12-15
2022-12-12